谈谈 AI 写博客

谈谈 AI 写博客

科学家依据能否"认识"镜子里的自己来判断动物的智力水平,而如今 AI 也成了这种镜子。我很容易就能分辨一篇文章是否由 AI 生,即使它加了很多类人的细节,或者特别的口癖。但这更像是一种诅咒,这些 AIGC 的东西让我觉得倒胃口,我甚至会有这样一种偏见:相较于人工的产物,AI 的文字更加廉价,缺少阅读价值。为什么会有这种念头呢?因为我清楚知道我的阅读时间比文章本身需要创作的“时间”更长,而这个差距正在不断扩大。这毫无疑问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,但归根结底,这并不是我的个人固执而是对自我存在价值被无形削弱的担忧。

我当然希望有这样一种“银弹”,它可以像领导秘书一样事无巨细地消化,再结构化地输出我的观点。但这种私人定制 Agent 的概念太过美好,我不止是担心我的个人观点被曲解,更是担心群体反馈被一堆电子回声机给替代。

我最新写的博客好几篇都是用 AI 生成或辅助润色的,但后面我仔细想了一下,AI 写文章和 AI 写代码完全不同,后者侧重功能性前者则侧重思考的完整链路过程。如果它只是一份“指南”,那它不应该出现在个人博客里,而更适合归档成 wiki 或者 stackoverflow 这种知识问答类的东西。我使用 AI 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时间,但事实上它并没有,它完全成了一次性的东西——用后即抛。类似避孕套,只不过它完全服务于我仓鼠症叠加收纳癖的心理满足感。

AI 文章没有生命力,我之前写的文章会反复修改,补充引用和出处,以及自己的感悟,后面的文章也会反复引用前者。这样,文章之间不再独立门户,彼此交叉关联着。

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中就是充斥着这样那样的噪音,但归根结底,噪音也不过是水平线上摇摆的波动,但我常为了消弭这些噪音疲于奔命。个体的专注力是有限的,但思维力是无限的,当然有时候过度思考也会导致头疼,但是这不是思考太过深入,而是问题迟迟无法解决导致的精神焦虑症!